记忆里的唢呐-关于民俗文化的作文10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0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记忆里的唢呐-关于民俗文化的作文1000字的相关文章:儿时,节假日,小镇的电影院会播放抗战老电影。酣战之际,敌我双方胶着之时,总有一个老兵的侧脸在一面破烂不堪但依旧猎猎作响的红旗下吹响唢呐,金色的唢呐高傲地扬起它的喇叭,冲着天空向着落日余晖就这样亮开了它...

儿时,节假日,小镇的电影院会播放抗战老电影。酣战之际,敌我双方胶着之时,总有一个老兵的侧脸在一面破烂不堪但依旧猎猎作响的红旗下吹响唢呐,金色的唢呐高傲地扬起它的喇叭,冲着天空向着落日余晖就这样亮开了它的声音——只见一群伤痕累累却精神饱满的士兵大喊着“冲啊”,奋勇向前,那唢呐声穿云破雾,余韵悠长,撼人心魄……

再然后,是被一声嘹亮的唢呐吵醒的清晨记忆。

乡下的红白喜事,总会邀请邻近乡镇最好的唢呐手。摆酒的人家,一大早布置好院子,摆好桌椅板凳,然后在堂屋正门口驾上一个小木桌和一把带靠背的木椅子——唢呐手就这样坐在这最显眼的位置,一般唢呐手旁边会有一个大缸,泡着姜茶,茶香四溢,雾气缭绕,供进出的客人享用,也就近为唢呐手行便利。

唢呐手坐在此处,专为迎来送往,来了新客人、客人要离开了,他就顺势拿起唢呐,摇晃着脑袋吹奏一段音乐,算是替主人家表示感谢,尽尽心意,这是乡里人家的礼仪。而乡下的宴席,总少不了烟花爆竹,新客人刚到院墙外的小路上,早已有专门的迎宾上前去接下爆竹,有序地摆放在一旁排着队或是直接打开缠绕在事先搭好的竹篙上。声望高的人家,摆酒的当天,爆竹声是不间断的,这也是乡里乡亲们明里暗里攀比的地方——远近皆闻的声音是骗不了人的。而与之相关的便是比这爆炸声更透亮的唢呐声,似是一条巨龙穿越烟雾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一整天下来,孩童的耳朵里都是满满的唢呐声。

若是遇上白事,大晚上,唢呐声响起,十之八九都是远归的孝子终于进了家门。乡村的夜,星子疏落,三两声虫鸣更显寂寥,彼时的唢呐声便格外哀怨,似是在和着孝子哀恸的哭声,如泣如诉,每每这个时候,外婆就会感慨:人活一世,还不如唢呐声响亮。清早送葬的队伍要出发了,唢呐手终于奏出了一曲完整的旋律,留在家里的亲人们在音乐里哭丧着,抬棺的“金刚”们在孝子的跪拜下吆喝着出门了。或许这唢呐吹的是对亲人最后的一份留恋。

后来的后来,我竟也全然忘了这些。再回乡,爆竹也不能放了,唢呐手似乎也失业了。再也听不到接新娘送新娘时那欢欣雀跃的唢呐了,也不再有清晨破晓时,诀别亲人的哀转之曲了。竟觉这乡间的红白喜事少了一份情感的附着,也少了一份无声的礼节。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小清新的电视剧《闪光少女》,有关于民乐传承的一点思考。当日渐式微的民乐遇上高大上的西洋乐时,小艺术家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音乐学院的走廊里,在装修华丽的音乐厅里,唢呐声一响,盖过了所有,震人心魄,回声嘹亮。

我想这也是对民族文化艺术最好的诠释。

庆幸我所生活的时代里遇见过唢呐,也庆幸我还能在脑海深处挖掘出这段记忆。

致敬!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记忆里的唢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eca33b19aa6f05ed02fa95.html

分享到:
上一篇:
清明寄思
下一篇:
我们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