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3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的相关文章: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第1篇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这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一定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2篇

孔融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他非常不喜欢上学,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幼儿园。每次老师说他学习不认真时,他就会说:“幼儿园多好!一回家就能玩,才不用写作业呢!”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在市场上买了几个无公害的大梨,让孔融分给他的哥哥吃。孔融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把最大的梨分给了哥哥,妈妈、爸爸都夸他懂事。回到书房,孔融的哥哥一会儿就把作业写完了,可孔融还没动笔呢!他对哥哥说:“哥!帮我写作业吧!”哥哥吓了一跳,摇摇头。孔融摆出了理由:“我刚才都把大梨分给你了!”可哥哥还是不同意。孔融拿出了“杀手锏”――哇哇大哭。哥哥实在敌不过他的“眼泪攻势”,终于极不情愿的拿出圆珠笔,帮他写完了作业。

第二天上美术课时,孔融在做剪贴画,语文老师突然把他叫进办公室。语文老师指着他的鼻尖数落他:“你是我见过的最不听话的小孩!你怎么敢用圆珠笔写作业!我昨天明明说了要用铅笔写,可你就是不听!你给我把第十二、十三课的课文抄……抄十遍!”“嗷――”孔融嚎叫起来。

回到家里,孔融把这件倒霉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完成了任务。妈妈说:“孩子,写作业是给你自己写的,每天你都要认真写完作业。”孔融点了点头。

孔融从这件事里悟出了一个道理:“不写作业其实就等于挨批。”所以,孔融努力学习,门门成绩100分,期末还当选了“特优生”。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3篇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的传统美德,在暑假里,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让,在古代的小孩都懂得礼让,我们现在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加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在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做孔融,在他四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家里来了客人,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孔融在爸爸的同意后,就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了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了两个大的给父母;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连连夸奖他。

对比我们现代社会的小孩,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大人都围着转,长辈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毫不犹豫给小孩,无比地溺爱,生怕自己的`小孩受一点点委屈。

在我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对我呵护有加,千依百顺,有好吃的、好穿的都是第一时间想到我,我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给的爱,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回报,也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直到我进了幼儿园、然后又进了小学,在老师的教导下,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我慢慢的懂得了,礼让是人与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礼让才能和同伴和睦相处,才能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我成长中,我也慢慢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在假期里,我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拖地板、洗碗、擦桌子等,给爸爸妈妈下班以后多得一些时间休息。我的表现让父母得到欣慰。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与人相处要懂得礼让,不要你争我夺,不怕吃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和睦,才能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4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做孔融。他从小性情活泼、为人随和,大家都很喜欢他。虽然家里的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求他们勤奋读书、对人要有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之间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只想着自己,当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但是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在家里,总抢着扫地呀,端碗,非常讨人喜欢。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些梨子来他家,父亲叫孔融和他的兄弟们开始自己拿梨吃,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孔融这孩子虽然才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就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能只为自己着想,更要多想想别人的感受。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5篇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

故事里面讲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岁一天,邻居家送来一筐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大家都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应该吃小的啦。大人们听了都称赞孔融是个懂事谦让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并不是叫我们让一个梨,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应该学会谦让,要多关心别人,不要光想着自己。我决心以后要做一个像孔融一样有谦让精神的,有爱心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6篇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就故意问孔融说:“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7篇

孔融小的时候聪明好学。他4岁的时候就会背许多的古诗词,而且谦虚有礼,父母和亲友都很喜欢他。一天父亲买了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让孔融吃,孔融摇了摇头说:“在家中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梨就让给哥哥吃吧!”

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汽车行驶中摇来摇去,站都站不稳。这时见前面坐位上有位阿姨准备下车,我就小跑过去抢位坐下了来。终于可以不站着了,我心想。可是刚坐下没多久,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手拿拐杖的老爷爷,他走一步晃一下,就这样走到了我面前。我既想让又不想让。突然,我的脑海里闪出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人家孔融4岁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哥哥,自己要小的,更何况我都这么大了,想着想着就站起身来,一把扶过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爷爷,您坐这里吧!”“谢谢你啊,小姑娘”老爷爷笑着对我说。“没关系,这尊老爱幼是应该的。”我微笑的对老爷爷说。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部分已经忘了要尊老爱幼,要谦逊有礼。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懂礼貌、尊重他人,要具备尊老爱幼和尊敬长辈的好美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8篇

有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读了以后很让我感动。

孔融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从小不仅聪明机灵,而且做人的人品也很好。有一天,孔融家里有一些金灿灿的嫩梨,父亲让孔融来分梨,他将大梨依次分给父母和哥哥姐姐,把最小的'梨留给了自己。

孔融懂得尊敬父母,先人后己,而且不因为自己聪明就骄傲。这真是令人羡慕的品德。

我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平时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总是留给我,爸爸妈妈爱我,我也要爱爸爸妈妈,好东西我们要共同分享,并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在班级对待同学要友善,作为一名班长,要时时刻刻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尊敬老师。以孔融为榜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知书达理的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9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10篇

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中华礼仪的故事都在民间流传,流芳白世。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小孩叫孔融他聪明好学并懂得礼节,父母十分疼爱这个孩子。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意拣了一个最大的梨给孔融,可是孔融却拣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还是给哥哥吧!“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孔融说:”那就更应该让给他。“父亲听了十分高兴。

孔融让梨的故事正体现出了我,我们中华人民谦让的美好品质,但是这种美好的品质为什么不能人人拥有。坐公交车时有老人站着大家是不是都能让个坐,毕竟这一种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那为什么会比外国都不如,是不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呢?还是?但是这只要从我做起注重礼仪那么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国,礼仪之邦!

孔融让梨这则故事虽体现出了中国的礼仪面貌,但是却指出了现在生活中的缺点。

孔融让梨,不正是先人留下的启迪吗?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 第11篇

夏天到了!梨成熟了,黄澄澄的梨就像一个个铜铃挂在枝头上。梨的外衣上还有一个个黄色的小斑点,就像穿上了有斑点的西装,准备去参加舞会似的,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梨儿可真爱美。梨甜脆可口,汁水丰富,如果咬上一口,那甜蜜的汁水估计能从嘴里一直流到心尖上!

融今年四岁,他和兄弟们一起吃梨。融从桌子上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融:“为什么你要拿最小的梨呢?”

融笑了笑回答:“我的年龄小,应当拿最小的梨。”

大人又问:“可是,弟弟比你还小啊,不是应该他吃最小的梨吗?”

融眨巴眨巴眼睛回答道:“弟弟的年龄最小,我比他大,我应该爱护幼小。兄长的年龄大,我应该给他吃最大的梨。”

兄长被融感动了,他心想:融四岁就懂得礼让,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我以后真不可小瞧他,反而得像他学习。

融的父母满脸惊喜,他们心想:融才四岁就懂得礼让,长大以后肯定大有出息!

从此,“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流传了下去,很多人都为融点赞,说融太懂事了。融长大以后,果然很有出息,成了知识渊博的人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篇作文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63d8f91e2b9c578a10dc75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