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古镇一日游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5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塘栖古镇一日游的相关文章:【篇一:塘栖古镇一日游】今天是丁酉鸡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余杭区的塘栖古镇游玩。外公偷偷地告诉我,那边正在举办贺新春、过大年的“年味节”哦!到了塘栖古镇,迎接我们的是优美的风景和...

【篇一:塘栖古镇一日游】

今天是丁酉鸡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余杭区的塘栖古镇游玩。外公偷偷地告诉我,那边正在举办贺新春、过大年的“年味节”哦!

到了塘栖古镇,迎接我们的是优美的风景和热闹的人群。我们沿着河边边走边看,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有弯弯的小桥、清澈的河水、古色古香的房屋和建筑……我想,这应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吧!

然后我们又去逛了步行街,我觉得这里和河坊街很像,都有琳琅满目的挂件摆饰,都有各式各样的美味小吃,唯一不同的是这里还有塘栖的特产茶糕。我们边走边看边吃边玩,不仅肚子饱饱的,还有买了好几样好玩的玩具呢!

游玩结束,我们载着欢声笑语,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篇二:塘栖古镇一日游】

我的家乡张渚,是一个千年古镇,富饶美丽。

为了发展经济,在上个世纪末期,张渚镇区厂矿林立,废气、粉尘弥漫,自此,张渚就有了一个不雅的别名“脏渚”。

终于,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又迎回了久违的蓝天,张渚的环境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张渚镇区南面有一座大型生态园,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坡上绿树成阴,其间山路蜿蜒,时见怪石嶙峋;湖水碧波荡漾,岸边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园中还有动物园、游乐场,一到节假日,这里就是孩子们的乐园。你一定想不到,这个生态园原来就是一个大型采石矿山,是张渚漫天灰尘的重要产地之一。

镇子北面的原工厂区也是烟尘的生产大户,现在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洁的花园式居民小区。小区紧邻的张渚牛犊山公园,是市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山脚下的广场,从早到晚,散步、健身、跳舞的人往来不断。牛犊山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沿着曲折的石阶一路向上,就能够到达山顶的阁楼,站在阁楼下远眺,整个张渚的景色就尽收眼底。

那条穿镇而过的大河,就是张渚的母亲河——桃溪河。从前,河里到处漂浮着各种垃圾,大家靠近她就要捏着鼻子跑开。现在,经过治理,桃溪河水清澈,河边石栏光洁,花红草绿,两岸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好一幅江南水乡图。

镇区外围还有一条大河环绕,那是南河。河堤上密植垂柳,其间还有凉亭、花圃,是人们散步的好去处。南河在镇区东南面的拐弯处,现在建成了一个市民广场,有花、有树、有白墙,有石阶,有水池,有喷泉,有碑,有诗,有音乐,还有舞蹈……优美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些驻足、流连。

整洁的镇区环境,在无声中影响着居民的卫生习惯,造就了一个个环保张渚人。在大家的共同维护下,古镇张渚会愈加美丽。

【篇三:塘栖古镇一日游】

阳春三月,细雨霏霏,踩着略有苔藓的青石板,环顾着四周古色古香的老式房屋,还有那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和横跨河上的广济桥,一幅中国“水墨画”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这,就是位于杭州北郊的塘栖古镇!

漫步于古镇,空气中弥漫着陌生又熟悉的气息,沁人心脾。运河两岸的柳树倾斜着身子,以河为镜,梳理着新装,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鸟儿欢快地扑腾着翅膀,在天空引吭高歌,唱着一曲欢迎词;蝴蝶煽动着彩衣,也赶来加入这春的盛宴,为热闹的古镇增添一份美丽!

我缓缓地踱步上桥,眼前一望无际的京杭大运河,时而平静如水,时而微波荡漾,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闪着金光……恍惚间,我似乎乘着历史的长河,回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眼前出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奋力开挖运河的壮观场景。在没有先进设备的年代,我们的先辈们那一铲铲、一锹锹,磨出了多少鲜血,汗水浸透了多少衣衫,才开挖出了这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运河,为古代交通的便利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不禁为我们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先辈们竖起了大拇指!

继续走到桥中央,回首一探这坚固质朴的七拱桥。据介绍,这座桥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石栏板虽是素面,却烙着深深的历史痕迹。桥上共有64根望柱,四角望柱上雕刻着覆莲,栩栩如生。广济桥沟通了运河两岸,似长虹卧波,造型秀丽,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连同江南的富庶、繁盛,和着桨声、船夫号子声写进了京杭大运河500年的兴旺漕运史中。我再次为前人的智慧与力量所折服!

因为广济桥位于古镇中央,所以走到桥顶,可以看到小镇全貌。运河两岸人来熙往,一排排的商铺前各色本地特产玲琅满目。勤劳的小镇人早早就开门迎客,铺前人头攒动。此刻,叫卖声、讨价还加声、欢笑声充斥着狭小却温馨的小镇。时不时迎面走来几个孩童,手举着糖画、冰糖葫芦,高兴地舔了又舔……

欣赏着这幅祖国锦绣河山中的“水墨画”一景,我为我生在这样优秀的民族而自豪,我为我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点赞!

【篇四:塘栖古镇一日游】

假日里,不去上学我也早早地起床了,因为我们今天要去安昌古镇玩。

一下车,一眼就看见了小桥、流水,以及河边的垂柳。美得就像一幅画。我还注意到河上浮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植物,它叫金鱼藻,因为科学老师刚刚给我们讲过,妈妈还不认识哩!

一走进去就闻到了一股臭豆腐的味道,妈妈说:“这就是绍兴的味道。”突然,一条条船从远处开来,哇!黑黑的篷,篷上扎着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妈妈轻声说了句:“乌篷船!”爸爸提议,我们去坐船吧……”还没说完,我就冲到了小船旁边。等我们做稳了,划桨的爷爷手脚并用、熟练地划起浆来。微风轻轻地吹着,我感到很凉快,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朝我们一个劲儿地吐泡泡,似乎在欢迎远方的客人……船很快就到了岸。

一上岸,我的眼睛马上被一个正在做手工的叔叔吸引了。你看,叔叔把棕叶分成一条一条的,编织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小猪、蝴蝶,龙,还有知了,我最喜欢的就是黑色石头上的两只小蟋蟀,其中一只小蟋蟀瞪着对方,好像在说:“来呀!我才不怕你呢!”所有的小动物都那么的栩栩如生。路人见了,忍不住称赞:“这才是真正的手艺!”

其实,安昌古镇卖的最多的就是酱货了。有酱香肠、酱鸭子,酱鹌鹑……爸爸妈妈说古香古色的古镇勾起了许多他们童年的回忆,而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

【篇五:塘栖古镇一日游】

中秋节,难得一家能出去旅行。天气不错,虽说太阳正晴,可俨然是如冬季暖阳铺盖在身上的感觉,那慵懒的惬意,真好,正适合出游的心境远离城市的喧嚣,踏入一片心灵的净土,享受一回六根清净的境界。

“到了,到了!”我大喊着!是呀,见惯了高楼林立,谁人见得那白墙黑瓦,心头不怦然一跳呢?亦是对历史的敬仰吧!

塘栖游广济桥

在未去塘栖之前,就久闻大名了。广济桥俗称长桥,伫立于京杭大运河之上,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从桥下拾级而上,感觉像是在爬山,走到桥顶,可以看到古镇的全貌。据说桥建于唐宝历至林得年间。

驻足于广济桥之上,我久久地陶醉着,“这就是历史呀!这就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文明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广济桥的沧海桑田,看到了当年江南之富庶、繁盛,亦看到了那和着桨声的船夫!这是我们的骄傲呀!

塘栖游“下雨淋不着”

从三条半弄出来,沿着市新街继续往南走,穿过八字桥,就到了市南街。街上的房子挑出一片黑瓦,形成走廊,这就是所谓的“廊檐头”。旧时塘栖的廊檐基本上遍布了全镇除水北外的所有街道,其最大特色是夏天不用戴草帽、撑阳伞,下雨不用穿套鞋、撑雨伞。更绝的是,连不少桥上都盖有顶棚。怪不得丰子恺曾在《塘栖》里写道:“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如今的塘栖,仅在市南街可依稀看到点滴昔日塘栖廊檐的影子了。

塘栖游塘栖小吃

来到塘栖古镇,足能饱饱自己的口福,在塘栖,几乎每隔几家就是一个卖当地特色小吃的店铺。

麦芽糖、臭豆腐、生煎包、细沙羊尾、蜂蜜青梅、各种糕点等等。提及糕点,塘栖的糕点可真能称上一绝!老刀、朱一堂、法根,这些糕点店在塘栖当地也是颇有名气的。绿豆糕,纯绿豆打造;橘红糕,让老爸老妈想起了儿时的味道;麻酥糖,芝麻香啊……

一圈优哉游哉地逛下来,嘴巴里含着麦芽糖,手里拿着生煎包,一个吃货在这里找到了幸福。

塘栖古镇,一个收获岁月硕果的江南之地!

【篇六:塘栖古镇一日游】

今天天气晴朗,在家待着没事,老爸说:“我们来临山住了好几年了,可还没好好了解临山呢!今天,我们就去逛逛临山老城区吧!”我和妈妈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赞成。

临山在位于余姚西北面,与绍兴毗邻,是一个千年古镇。老爸开着车,带着我和老妈沿着河畔的小路一直开,我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问:“咦,怎么还有这么多老房子呀?”看,它们的造型好奇特啊:远远望去,外面的房顶像一座小山,里面全是木结构,门、柱子、连窗户都是木头做的,好精致,好奇特啊!

“看那边,看那边!”老爸指着河里又旧又烂的铁东西问道:“看,那是什么东西,有谁知道呀?”我摇摇头,我看看老妈也笑着摇头。老爸说:“这是八十年代左右的船闸,当时汽车并不是很多,人们运输都是用船,而内河和外河存在着水位差,船无法直接通行,人们就设计了这个装置。装置的原理是,把船停在牵引平台上,平台固定在牵引轨道上,通过中间的大功率电机,带动钢缆拖着平台从高水位拉到低水位或从低水位拉到高水位,就这样船顺利地通过了水坝。”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姚娘庙,戚少保祠(那里可是抗倭英雄戚继光住过的地方),还有古色古香的“大井”,真是收获满满!

临山是个古镇,今天的参观使我大饱眼福,不仅了解了古镇的人文地理,又增长了见识,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有空我还要再去细细寻找古镇的痕迹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古镇,塘栖,一日游,外公,茶糕,河坊街,游玩,摆饰,年味节,挂件,步行街,25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f252668c9833e7bc0c96e0.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