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关于过年的作文10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81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年味-关于过年的作文1000字的相关文章:流年从庚子滑向辛丑,年味却不比往年。犹记往年除夕夜,锦花红烛焰火天;车如流水马如龙,满目春风满帘红;青烟四降,赤纸飞扬,欢声一片,笑语长街。观斗狮舞龙,候满座亲朋,笑度守岁夜,明朝走迎年。然而这一切,...

流年从庚子滑向辛丑,年味却不比往年。

犹记往年除夕夜,锦花红烛焰火天;车如流水马如龙,满目春风满帘红;青烟四降,赤纸飞扬,欢声一片,笑语长街。观斗狮舞龙,候满座亲朋,笑度守岁夜,明朝走迎年。

然而这一切,都鲜活在过去。

蠢蠢欲动的疫情成了欢聚一堂不可逾越的障碍,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政策,无数打工人、在城里安家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当地。亲人无法团圆,只能隔着屏幕云团聚:“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无论是邻里笑闹,家庭温馨,还是这年味,多少寡淡了些许。

“炮竹声中一岁除”,炮竹与新年似乎一开始就是孪生兄弟。如今移风易俗——禁放烟花炮竹!泰州市禁放办宣每天提示:禁放规定在心中,欢乐安详在家中。少了为“年”发声的“炮竹”,怎么都感觉这年味儿淡多了。

好在老家仍是满屋红艳,红得俗气却祥和。

刚进门,奶奶便招呼着来些“干货”,梅花状的多格盘平时少有用处,过年却派上了正经用场。一格花生一格枣,一份瓜子一份糖,把多格盘装得满当,摆将出来待客,混着一片红火,蒸腾出几许年味。

“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多上火。”爸爸嘴上埋怨着,手上却已敲开了一颗核桃,奶奶笑答:“过年必备,干果与糖啊!”一家子都大笑起来,仿佛笑走了一年的忧郁,不满和惆怅,好似一切俗气、吵嚷的画面此刻都再正常不过,都成了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都快入夜了,桃符还不快贴!”爷爷佯装生气,看着少了烟花的天空,“春联、彩灯一挂,不比往年的烟火差。”

换桃符是一门手艺。

手重了,“哗啦”扯下一大片,但不少仍粘在门上,之后无从下手,更是胡搅蛮缠。力轻了,它偏生冥顽不灵,咬定门楣不放松,一付与旧岁共存亡的架势。撕快了,桃符碎了一地,指不定连人带梯一并倒了,还要轻声念叨着“碎碎平安”;扯慢了,尚在与一个计较时,别人已下了三四幅,不免为人笑话。互相打趣着,想来年味也已暗藏其中。

爷爷向来不是一个实干家,他也坦率承认过自己是“口的巨人,行的侏儒”。过年了,一样闲得很。年轻人辞旧迎新换春联,奶奶也忙里忙外忙年夜饭,他却悠闲自在,自顾自地吟诵着“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并很自信地为自己开脱:“这是古人笔下的年味,调动气氛,所以不用干活。”

偶尔也爱舞文弄墨,写出行隶楷草多种“福”字,大多为乡邻要去,美其名曰——文化人手写的“墨宝”,以撑撑台面。

入夜,万家灯火和着人间烟火,留给了这多事一年的最后一天。奶奶打开投影式烟花,室内顿时有了色调,就地过年的姑姑打来视频通话,笑谈自己的“纯鲈之思”。在六碗八碟的丰盛里,年味,开始氤氲。

想着明朝的场景,总会偷笑,或方或圆的红灯笼,大大小小的中国结,布艺做的红辣椒,棉花缝的红鞭炮,还有一打打的福字、对联、窗花、红包,老远就能看到红晃晃的一片。

于是感慨:年是热热闹闹的俗气,年味是红红火火的人情。年味,正是我们与故乡的纽带,再冷清的春节,也有人情温暖与俗世祥和,因此能在最寂寥的春天,收获与往年一样的暖意。

所谓年味,不正是一场人间烟火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年味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42f4cdde8339e4360515d2.html

分享到:
上一篇:
家乡的风俗
下一篇: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