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曹操”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假如“我是曹操”的相关文章:【篇一:假如“我是曹操”】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曹操,手握二十多万兵马和无数粮草,与八方混战。在梦中,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原来,他就是力大无比的许褚将军,刚从前方探路回来...

【篇一:假如“我是曹操”】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曹操,手握二十多万兵马和无数粮草,与八方混战。

在梦中,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原来,他就是力大无比的许褚将军,刚从前方探路回来就急急忙忙跑来回禀:“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我冷静的答道:“什么事让你如此惊慌?”

许褚惊慌失措地说:“吕……吕布……布带人来夺你的“倚天剑”,并扬言要砍死您!”

我听到后当场吓得面如土色。这时我的顶级谋士郭嘉摇晃着扇子,一字一顿地说:“丞相莫慌,只要让许褚带着大队人马在前方与吕布正面周旋,吸引他的注意力,让徐晃带着弓箭手在后方偷袭吕布。在吕布猝不及防的时候,您就可以用倚天剑取下他的首级,并顺带收走方天画戟和赤兔马。”

我听了郭嘉的建议后交口称赞道:“这个主意甚好,一举多得!”

说时迟,那时快。眼见吕布带着千军万马赶来了。这时,许褚手持大刀骑马冲向吕布。吕布连忙拿出方天画戟来防御。只听到“嘭”的一声巨响,吕布的方天画戟就被打落在地。于是他掉头就跑,可惜没跑出多远就被密密麻麻的箭团团围住。

正在这时,我被“叮铃铃”的闹铃声叫醒了……

【篇二:假如“我是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舞台上的曹操白脸、阴险、奸相毕露;演义中的曹操狡诈、多疑、冷血残暴。但生活中的曹操却是个善弃“小义”而存“大道”之人。

史书记载,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起义不断,战火连天,国家困敝、民不聊生。为稳定大局,曹操领军平定战乱,安邦定国,此乃黎民所盼,众望所归也。

其实,早在任任丘知县时,他就反对迷信,惩治宦官之戚,为百姓谋得福利,受人敬爱。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说是冷酷无情呢?

身为宦官之孙,却反对宦官专权,这种魄力不是常人所能够拥有的。弃小义而存大道也。他本可以大力拥护宦官专权,来为自己的家族集团积累更多的财富,为自己的步曲充实更多的力量,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说是自私呢?

天下纷争,曹公煮酒论英雄。他本可以乘机除掉刘氏,以绝后患,不过举手之劳而已,但他慧眼识珠,胸怀宽广,对于自己未来的对手,他没有这样做。试想,假若曹公当真出手除刘,然后挥旗南下,直取东吴,岂不可以早点成就霸业!然而,呈一时之快,博兄弟之欢,杀一刘氏而失信与天下,次此等贪“小义”,而失“大道”之举曹公不为也。

孔融,七岁让梨,兄弟争死,又是孔子的后世。其身份自是尊贵,然而孔融就躺在这身份上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还喝酒破禁,弃法律不顾,违反了曹公颁布的禁酒令。此等欺世盗名之辈,只有一个下场。曹操杀孔融,被很多人误解,可是我们想一想,禁酒令是为了稳定军心,壮实军队力量,提高战斗力的,而孔融一再犯禁,而且还针锋相对写文章,扰坏人心。没有真才实干,白混饭吃,这样的人就是放在现在能活得下去吗?曹公严格自律,执法如山,陷自己于“不义”,却顾全大局,维护了大道。

曹公弃小义,明大道,保护皇帝,保住汉室朝廷,使多少有“皇帝梦”的野心家望而生怯,百姓得以安定地生活。袁绍之子逃到渤海,曹操本可以赶尽杀绝,以绝心腹之患。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弃小义,明大道。曹操是英雄。是英雄,就会弃小义。曹操没有立曹否为太子,因为曹丕与曹操太相似,但是国家不可以像自己过去那样以武治国,再给百姓带来战乱。因此,曹操希望国家由曹冲来接管,只可惜没能成行。假若天下如曹操设想的那样,历史也许需要重新改写。

只有英雄才会做到为大道而舍弃小义,即使当时背黑锅,不被别人理解,但英雄始终坚持自己的大道。

曹操弃小义存大道,真英雄也!

【篇三:假如“我是曹操”】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篇四:假如“我是曹操”】

“乱世出英雄”,三国,这样一个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时代,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人生末路,唯有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真正配得上“英雄”二字!那战场上的英勇无畏,那乱世中的雄才大略,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时候的曹操,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那样的年轻气盛,与刘备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天下人的不满,对自身能量的确信,尽显英雄气概,与刘备的一味谦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他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竟然将碗筷滑落,显然吃了一惊,刘备解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时,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此乃真丈夫矣!

官渡之战战袁绍,那时候的曹操,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决战沙场,那样的雄才大略,和袁绍的战斗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场战役的自信,对人才运用的熟练,尽显枭雄本色,和袁绍的刚愎自用预示了战争的结果;当他仅用两万的兵力打败袁绍十万大军时,袁军竟元气大伤,袁绍不久去世,显然受了重伤,为此后的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北方无人与之抗衡,此乃大丈夫矣!

赤壁之战战孙刘,那时候的曹操,骄傲自大,雄心勃勃,率军激战,那样的唯我独尊,和孙刘的激战中不禁显露出对自身力量的自负,对孙刘联盟的轻视,尽显骄傲心态,与孙刘的团结一致奠定了战争的失败;当他将自己军队的战船连成一片时,黄盖的诈降和满船的柴草的点燃,烧掉了战船,也烧掉了曹操的雄心,只得败走华容道,从陆路撤回江陵,大败而归,此乃骄丈夫矣!

壮士暮年心不已,那时候的曹操,壮心不已,心有余,力不足,预备后事,那样的心力不足,和吴使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自己能力的畏难,对称帝的害怕,尽显英雄末路,和孙权的咄咄逼人奠定了曹丕的建国;当他说到孙权来书“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时,手下大臣向曹操劝进时,曹操却将这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此乃谦丈夫矣!

三国,距今早已有一千五百多年,而我们仍记得这位英雄,记得孟德,记得青梅煮酒,记得官渡之战,记得赤壁之战,这一切的一切,曹操在我们心中存在永远,永远……

【篇五:假如“我是曹操”】

古往今来,风流人物大多有自己的孤独,所幸尚能被后人理解。王维佳节思亲,是一种流落他乡的孤独;晏殊香径徘徊,是一种伤春惜春的孤独;辛弃疾栏杆拍遍,是一种兵败亡国的孤独,岳飞怒发冲冠,是一种空负壮志的孤独……但曹孟德的孤独是无人理解的。他的孤独是高处不胜寒、他的孤独是踽踽独行……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曹操心灵深处。

讨卓联盟,数十万大军,互相观望。唯孟德率五千人马进军成皋,虽败犹荣,试问天下诸侯,谁能如此?用人唯才,抑制豪强,试问诸葛鲁肃之辈,能否?官渡之战,火烧乌巢,试问军事英雄,及否?赤壁大败,仰天长笑,试问风流人物,可否?世人却只知“乱世之奸雄”可悲!可笑!

平定西域,濮阳胜匈奴,白狼挫乌恒,陇西扫鲜卑,小湟降诸,骨进斩丸王,名震四海。点钟无不克,颖川平黄巾,定陶战吕布,白马灭颜良,渭南胜马超,濡须退孙权,剑指北斗。国泰民安,百姓许屯田,劝客兴农桑,流民以招怀,户籍始检括,轻徭与赋税,安居乐业。

教子有方:曹冲可称象,曹植富才学,曹丕称帝王,曹昂性兼和,曹彰熟武艺,儿女不凡。文采飞扬,碣石有遗篇,太行存苦寒,乐府留短歌,关山叹伯夷,厦门土不同,妙笔生花。天下,无敌手。河北袁绍,好谋无断;益州刘璋,守户之犬;荆州刘表,虚名无实,蜀国刘备,哭得江山;吴国孙权,井底之蛙。就是因为曹孟德是如此成功,他才会如此孤独。

献帝初中,其父曹蒿探望曹操,惨死于张凯手下,建安初年,郭嘉远征乌恒操劳过度不幸病逝,典韦恶战反赋身死宛城;建安中叶,妙才争夺地形死于黄忠箭下,庞德被关羽斩于樊城。建安未期,苟或郁郁而终……曹公的身边只剩瑟瑟秋风。他的将士谋臣,年老体衰,战死沙场。一个人,踽踽独步于小园之中。

鲁迅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真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这位猛士,不正是曹孟德吗?他心灵深处虽然孤独,虽然寂寥,但他有一颗顽强,勇敢的王者之心。

走进曹操心灵深处,你是否读懂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

【篇六:假如“我是曹操”】

曹操是三国中重要的人物,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两者之中却有着一丝的不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就给了后人一个错误的认识。

可是曹操虽奸,但是他很聪明,也许他却早就料到了“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呵呵,他对于篡位这个问题,却想的是名正言顺,这不由让人感到好笑,但也是他博得好评的一大亮点。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就是他奸诈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身为乱世,曹操心不乱,他有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坚持着自己的梦。虽为“奸雄”但是,“奸雄”“奸雄”难道就不算是英雄了吗?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等特点也注明了“奸雄”这个词。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的一个共同点,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放其而去。这实在是曹操不忍伤害关羽,不然,后果还很难定。再如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然高兴的赤脚相映迎,只为了得一人才。这也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动,于是献计给曹操,最终注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古代有人说:“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明。”赤壁之战之所以吴蜀联军能乾坤逆转,透过表面看实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的爱才,对黄盖和庞统的信任所至。

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他用了最少的人力,得到了最好的效果,最后灭了袁绍。对战张鲁,他用调虎离山之计,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他用上了离间之计,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最终轻松的平定西凉之乱。

“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而“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

人焉能无错,曹操固然有错,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性格,在曹操得身上还有很多需要现代人去探索和研究的东西。

“奸雄”也是英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曹操,吕布,方天画戟,许褚,郭嘉,赤兔马,土色,布带,弓箭手,巨响,刀骑马,假如,45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541cb6130cbaf967800886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