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往事-随想作文1500字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刘公岛往事-随想作文1500字的相关文章:一从码头出发,十五分钟左右后就到达了刘公岛。岛上草木苍翠,海风徐徐,海浪轻抚柔软的沙滩,一切都很宁静。沿着并不宽阔的街道走着,海边湿润的空气充斥周围,让人只想放慢脚步,走到沙滩上拾起散落的贝壳。慢慢地...

从码头出发,十五分钟左右后就到达了刘公岛。岛上草木苍翠,海风徐徐,海浪轻抚柔软的沙滩,一切都很宁静。

沿着并不宽阔的街道走着,海边湿润的空气充斥周围,让人只想放慢脚步,走到沙滩上拾起散落的贝壳。

慢慢地,一种渺远的硝烟气息在身边弥散开来。突然,视线被一座巨大的雕像所阻挡,那是一位北洋水师将领,身披甲胄长袍,刚毅的面庞透露出决绝,面向无边的大海,似乎决定就此不再回头。

历史总会在冲刷掉那些战火硝烟后,留下一缕不灭的精魂让后人瞻仰。

最终,甲午战争在日本的精心策划之下,爆发了。

平壤战役中,清军大败。人们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惊慌失措,狂奔五百里。清军抛弃了作为大国军队的尊严,仓皇度过鸭绿江回国寻求庇护。张狂的日军随机占领朝鲜全境。

随后,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主力到达大连湾。

似乎每逢乱世,就会有伟人出现。这里的伟人是指精神上的伟人。这似乎是天命的偶然,又好像是历史的必然。他们总是作为苦难中的精神领航员,冥冥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此刻,丁汝昌站在飞桥上,神情凝重。他的双眼死死盯住敌军舰队,双手紧握。此时,中日两支军队所处的黄海海面风平浪静,但在平静的表面之下却汹涌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暗流。海面上,惟有军舰烟囱中冒出的浓烟向上升腾着。

正午时分,在海上煦日的照耀下,北洋舰队定远舰前主炮一声怒吼。大海被这一炮所惊呆,不再作声。

海战刚一开始,定远舰就震塌了年久失修的飞桥。丁汝昌跌落到甲板上。不久,定远舰上的信旗被击毁,残破的信旗随着海风瑟瑟发抖,北洋舰队失去了统一的战场指挥,乱了阵脚,水手们在甲板上没头苍蝇似的乱窜,想要挽救这一局面。他们的努力终究没有换来战役的胜利。

损失情况我本不想写出,但在这里还是要写出来。在这场海战中,中日海军的军舰各为十二艘,几乎势均力敌。可是最终,日本联合舰队未失一舰,北洋舰队损失了五艘军舰。丁汝昌是负有无法推卸的直接指挥责任的。

丁汝昌自责吗?当然自责。这些军舰,那一艘不是这些水手们所牵挂的?而由于他的指挥失误,不仅军舰损失惨重,还有那么多的水手葬身大海!他想做出补偿。

北洋舰队在旅顺完成修理后返回威海。不料镇远舰在入港时触礁,这使本就沉闷的军中蒙上冰霜的寒冷。

丁汝昌害怕了。准确地说,他怕,又不怕。他怕的是北洋舰队再经历一次黄海海战的悲剧,但他不怕日本联合舰队的威胁,他并不怕为此而死亡。

在威海的布防上,丁汝昌担心陆军战力,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却被认为是“通敌误国”,最终被革职,暂留本任。

丁汝昌不顾当时自己身处及其险恶的环境,希望军队能够振作起来。可事实总是不尽人意,在一个寒冷刺骨的除夕,他收到了日军的劝降书。我们无法想象丁汝昌见到劝降书的心情,但他眼中的悲愤,双手的颤抖,渐渐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终于,丁汝昌的眼中流露出决绝,他的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

当日,他的家人收到了家信——“吾身已许国”。

正月初五,本应该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日子,丁汝昌和一众将士却仍在与日军战斗。

刘公岛早已成为孤岛。

丁汝昌抱着必死的决心,迈着沉痛的步伐登上靖远舰迎战。

在靖远舰因炮火攻击即将沉没时,丁汝昌闭上了眼睛。他想与战舰共存亡。在他即将完全没入海中时,他的部下跳入水中,拉扯着满心绝望的丁汝昌上了小船。

最终,北洋舰队被国家抛弃。丁汝昌服毒自杀时,该是一种多么绝望的心情?其实他早就死了,在他得知陆路援军无望时,就已经死了;当靖远舰沉没时,就已经死了。他和北洋舰队一起,带着家人的哭喊,刘公岛百姓的泪水,消失在历史中。

不。丁汝昌没有消失。他那义无反顾的勇气,以身许国的决绝,再次出现在抗日志士们的怒吼声中,百姓举起的枪杆中,北洋舰队将领塑像的眸光中。

刘公岛是悠闲的,威海是悠闲的,但这悠闲中,还有着历史长河深处的肃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刘公岛往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7428d8c7896e3a29c08fbd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