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是好员工-写人作文2023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李白不是好员工-写人作文2023字的相关文章:一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首先就会想到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苏轼甚至说:“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
一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首先就会想到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苏轼甚至说:“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书黄子思诗集后》)
但是在介绍李白生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文学书都说他“怀才不遇”,受权贵排挤云云,却从不对李白自身的缺点作一点检讨,这也是很不客观的。
李白作为一个诗人,同时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是李白并不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浪漫诗人对工作也缺少足够的敬业精神。
观察李白一生行状,正如他的好友兼铁杆粉丝,同为唐代大诗人的杜甫对他的评价:“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史载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唐睿宗太极元年(712)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安西都护府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时,李白出生在那里,五岁随父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其父李客,是一个商人。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今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的足迹遍历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各省。而且出手大方,他巨大的开支从哪里来?
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他还说,“曩者游维扬,不逾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不到一年花了三十万钱。这三十万从哪里来?
没有见到李白自己做过什么生意,也没有记载说他写作有“稿费”收入,除了他担任“供奉翰林”这一年多有“工资”收入,以及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时得了一笔钱之外,实在看不出他还有什么经济来源。
其实他花的那些钱只能是家中供给的。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李家的商业规模相当大,它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有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物产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物产运销巴蜀;又说,李白被称为“李十二”,说明李白兄弟辈人数众多,有一大家子人,由此证明“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参见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作为“富二代”的李白,具有双重的性格。
一方面他想提高自己的门第以获得一定的权势,另一方面又使他能保持着一定的平民性,能和中下层的民众接近,有时仿佛还能浮云富贵而粪土王侯,又庸俗而又洒脱,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这就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他有时候洒脱得确实可爱,比如天宝十一年(752)他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元丹丘颖阳山居作客时,写下了著名的《将进酒》。
这是在别人家做客啊!可他并不把自己当外人,直呼“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甚至要人家把“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出来换酒,真是可爱得紧!
要说他“怀才不遇”也不确切。
天宝元年(742),有人说是由道士吴筠推荐,也有说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总之是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皇上的文学侍从。
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诗句,得意之情跃然纸上,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又显出了他“俗”的一面!
其实担任皇帝的文学侍从这样的职位,对于李白来说也是人尽其才的。从他后来为玄宗所写的一些应制诗看来,他还是满能胜任的。
可是他对这种工作缺乏热情和起码的敬业精神,上班不认真,皇上要找他时居然还在外面喝酒!“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另有资料记载:其时“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hui读“会”,意为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这样的工作态度,当然会引起领导和同事们的不满,不论是官场还是职场都是行不通的,一概归之于“受权贵排挤”实在也有失偏颇。
另外,作为在皇宫出入的人,不能把宫里看到的情形拿到外面去讲。保守机密,这也是作为政府官员最起码的要求。作为大臣“口不言温室树”,那是必须的。而喜欢饮酒的李白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修养。
范传正说玄宗“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故批准其离开(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清人王琦,就是那个编《李太白全集》的学者,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
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润色鸿业”的,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其结果当然只能是“赐金放还”了事。这是不能全怪“权贵排挤”的。
李白一生唯一的一次从政,就是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但其结果却是一场悲剧。
至德元年(756)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璘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李白满以为这就是参与平叛大业,为国效力,于是“出匡庐以佐王师”,可以一展平生抱负了,当时真是信心满满,写下了多达十一首的《永王东巡歌》组诗。
称“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尽胡沙”,自比当年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前秦苻坚的谢安,希望“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谁知道后来肃宗李亨怀疑李璘要自己与争夺皇位从而起兵讨伐,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以此受到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途中在巫山白帝城(今奉节)时得到了皇上赦免的命令,其时的心情当然十分轻快的。
他立即乘船(这在当时无疑是最快速的交通工具了,按《水经注》的描写,那是: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驭风不以疾也!返回江陵,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朝发白帝城》)的千古名句。
此后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安徽当涂县,走完了诗人漂泊的一生。
他的好友杜甫为之写下了“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的诗句,这也可看作是对李白一生的总结。
李白是个大诗人,却不是一个好员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李白不是好员工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7412ab4497ece4ac308c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