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的读书笔记

作者:作问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1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沁园春长沙》的读书笔记的相关文章:《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创作于1925年秋。下文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读书笔记”,以供参考!...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创作于1925年秋。下文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读书笔记”,以供参考!

《沁园春长沙》的读书笔记

《沁园春.长沙》作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这首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现在回忆学生时代学习这首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未能深刻体会这首词。如今,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再次读这首词时,内心别有一番滋味,感触颇深。

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秋,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伟人毛泽东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忆起了往昔。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开篇短短的12个字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作者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独立于橘子洲头。远看,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观看到这曼妙之景。每每读于此,总是不禁瑟瑟发抖。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山上,万千山峰全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脚下的江水清澈澄碧,江面上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振羽展翅,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在清澈的水里任意遨游。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向苍茫质问“谁主沉浮”?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的回忆。将无形的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之美。

综观这首词,语言精妙,文字与情感高度融合,使情成体,化景物为情思,触发人心萧瑟沉郁的秋景,同激昂高扬的志向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作者人格的高尚、精神的伟大。我们感受了伟大的毛主席风华正茂的青春情怀和为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豪情壮志。

而今,我们生活在幸福时代,物质精神极大丰富,没有理想。深陷在财富、地位、权力的泥淖中。忽视了生活,无视了身边的美,错过了最简单的幸福。

生活在动乱时代的先辈们,感恩时间,给他们机会去实现梦、用生命去奋斗、拯救生命、报效祖国,时刻警醒。这种忧患意识促动着他们更加努力而种种可以在这首词中读出。当时的艰难条件并没有阻断希望。

希望只要在心中,就也会出现在任何地方。不要忘记苦难的日子,不要忘记失败,生活在我们现在的年代无法亲身感受那个年代的动荡,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代代人的付出,永远不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阅读笔记,《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zuowenjie.com/a/64f9265bc13d2ccc570ce8ef.html

分享到: